“工匠精神”正在深圳回归

2016-04-01 09:26:00

分享到:

来源:中国质量报


“有人认为,修表就是拆拆装装,换换零件,其实修表是一门精湛的手艺。”居住在深圳市的廖师傅谈及修表行业时不禁感慨万分:“修表易懂难精,要心细、手巧,更要坚持。现在想收徒弟传承修表技术,无奈的是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。”


手艺无法传承令人无奈,尤其对于像廖师傅这样毕其一生精力在修表技术上的手工匠人来说,更是一种技艺的失传和荒废。他说,传授手艺的同时也在传授耐心、专注、坚持的精神。这种精神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行为感染。它是一种工匠精神,对细节要求很高,追求完美和极致,是现代工业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。


近期,因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到“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”。全社会刮起弘扬工匠精神的风潮,“工匠精神”也由此成为最新热词之一。总理为何希望企业培育工匠精神,原因就是国内制造业缺乏这种精神,缺乏技术与质量的相互结合。


古有英国人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5台航海钟,今有德国制造精湛技术造出的优质产品。与德国、日本产品相比,很多国产产品确实仍有待提升的空间。


以深圳为例。过去一年,深圳制造业可谓“冰火两重天”。一方面是传统制造业如纺织、家电等面临关门倒闭;另一方面是新兴产业如无人机、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。在两种力量相互交织碰撞中,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戏逐渐上演。有了技术,才能对产品进行极致的研究,与之对应的,是产品的质量。过去一年,深圳淘汰转型1.7万家企业。因此,业内人士指出,紧抓技术与质量,培育企业的工匠精神对于深圳制造业来说迫在眉睫。


在深圳各辖区中,深圳市龙岗区率先探索,大力培育企业的工匠精神。为了弥补技能人才短板,龙岗区在深圳市率先试点全民素质提升计划,建立涵盖院校、行业组织、企业技术骨干、内训专员的师资库;建立终身教育、人才评价创新体系。并与外国企业、培训中心进行合作,围绕“工业4.0”设置包括机器人、互联网、企业制造、机械加工、通讯电子、3D打印、销售、管理等专业,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技术力量。龙岗区还计划用5年的时间,让全区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有显著提升,技工的比例提升至35%以上,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,初步形成技能人才高地。


龙岗区针对技术人才全方位的培养,培育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。冠旭电子公司的彭久高便是其中一位,他还被评为“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”。为了设计出一款高端耳机,他经常在车间里对产品进行反复研究,最终设计出一款高精尖耳机,可以有效降低噪音。如今这款降空降噪耳机成为新加坡等15家航空公司飞机上的专用耳机。


耳机是讲究零件精密程度的产品,而黄金珠宝则是追求产品的极致完美。经过20多年的发展,黄金珠宝成为了盐田区的支柱产业。然而,加速发展的背后,盐田区黄金珠宝业面临着跟龙岗区一样的困境——技能人才缺乏。于是,培育黄金珠宝业的工匠精神,成为了盐田区的当务之急。


为了实现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的动态调整,使人才评价标准更加符合企业生产实际,盐田区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技能学分评价方式,创新性地把职业能力进行量化,把技能学分划分为就业能力、职业素质和工作业绩等部分,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设置技能学分的构成和权重。并成功开发黄金珠宝业核心岗位的能力标准,完成了压光、执模、起版3个核心岗位的《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大纲》和《专项职业能力标准》两项标准,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。


时代在变,但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。龙岗、盐田两区积极地培育产业的工匠精神,就是制造业回归产品技术与质量的最好证明。专家表示,重塑工匠精神是当代优秀企业的一种品质,员工能精炼技术,以最精巧的技术缔造出最优秀的品质,这就是企业最大的财富。